国际细胞和基因治疗制品监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从科学技术支持到产品研发、审批上市、市场准入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着眼,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
生物治疗是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用于治疗人类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包括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分子更大、结构更复杂的生物技术用于疾病的治疗,如今细胞也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1]。细胞和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日益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成为人类干预疾病的又一重要手段。近十年来,国际上细胞和基因治疗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相关产业也方兴未艾。特别是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 准 了2项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 细 胞治疗产品,国际上相继批准多项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引起了国内外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的研发热潮,并已逐渐形成全球新兴产业发展集群[2-5]。
回顾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发展历史,在细胞治疗技术属性和产品属性的不断争议中,其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与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有多项相关规范性文件和行业准则发布实施,但在该领域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政策体系。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发、审批上市、市场准入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着眼,细胞和基因治疗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为此,在深刻理解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目前以及未来可能遇见的问题,理清监管思路,出台具有前瞻性的细胞和基因治疗监管政策,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对推动产业发展,对解决公众和患者对新兴治疗产品的临床治疗需求将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发展现状,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横向梳理了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及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监管政策体系和特点,为进一步厘清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路径,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监管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一、细胞和基因治疗国内外研发现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
细胞治疗是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的细胞,经体外操作后回输(或植入)人体的治疗方法。这种体外操作包括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扩增、筛选以及给予药物或其他能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处理。经过体外操作后的细胞可用于疾病的治疗[6]。目前最常见的是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各种细胞因子等策略活化诱导的T细胞(如CIK等)以及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和TCR-T 细胞)等,干细胞治疗有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截 至2019年4月,美国网站登记的全球开展的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约32 740项,共48个细胞治疗产品在美国、韩国、瑞士等国家上市。全球批准上市的免疫细胞产品有7项,干细胞产品17项(图1)。在中国开展的细胞治疗产品临床研究有4122项,约占全球的12%,尚未有产品在中国批准上市。
基因治疗是指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医学治疗。基因治疗的技术和方式日趋多样性。按基因导入的形式,分为体外基因导入(ex vivo)及体内基因导入(in vivo)两种形式。前者是在体外将基因导入细胞,然后将该细胞注入人体。其制品形式是外源基因转化的细胞,适合在具有专门技术人才和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后者则是将基因通过适当的导入系统直接导入人体,包括病毒载体的与非病毒载体的方法。其制品形式是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病毒或者是重组DNA、RNA等遗传物质及其复(混)合物[7]。广义上,只要是导入外源基因(DNA或RNA)并发挥相应功能的治疗手段都属于基因治疗。在基因治疗领域,以北美、欧洲和东亚为主的约40个国家正在开展对恶性肿瘤、单基因遗传病、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临床研究。截至2019年4月,美国网站登记的临床试验3869项,共12项产品在中国、欧盟和美国上市。在中国开展的有459项,约占全球的11%,2个产品在中国批准上市(图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