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生物性污染废水处理技术探讨

 

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当前各种废弃物逐渐增多,尤其用于研究或生产的生物性废水对环境与人类造成了一定危害。废弃物的管理成为当前人们越加关注的事项,其根据来源于处置方式的差异可分为工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建筑业废弃物以及电子废弃物。新世纪的到来使得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但与之而来的生物性废水严重影响生活健康,研究生物废水处理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一、生物性废水简介

在众多废弃物中,占比较大的为液态危害性废弃物。在国外生产的生物废弃物中,大都为固体性质,如容器、移液枪管等,放置在红袋子中消毒并销毁。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当前众多用于实验的器材均选择清洗后继续使用。虽能够节省成本,但清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生物性污染废水对人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如在试验中用于生物突变实验的工程菌、致病菌等细菌,一旦流入废水环境严重者将丧失性命。因此,当前对生物性废水的处理越加重视,并建立了相关研究中心,以解决当前严重污染问题。

二、生物性废水处理技术

(一)灭菌方法处理废水

生物性废水其中含有大量工程菌、癌细胞等污染性质较强的物质,因此为保证其安全流入废水中心,需要灭菌处理。常见灭菌方法为物理、化学、物理和化学处理办法。

1.物理灭菌处理法

加热法是常见的灭菌方法,因病原微生物对湿热较为敏感,当处于该种环境下,病原微生物蛋白将脱水、干枯致死。一般当温度到达60摄氏度左右时,持续三十分钟便能够杀死大量病原体。在众多微生物菌群中,一般病毒在55-60摄氏度之间,持续一个小时时间便失去活力,当高达100摄氏度温度时便能够全部杀死。于废水来说,一般加热方法是煮沸法,也就是说在大气压下当水达到100摄氏度时,便能够杀死一般的细菌群体,但对于细菌芽孢则需要3个小时,甚至需要5小时。巴氏消毒法中,当温度达到60-63摄氏度时,时间为30分钟,或加热至72摄氏度,时间为15-30秒能够杀死结合杆菌,并起到一定消毒作用。流通蒸汽消毒法也叫常压蒸汽消毒法,利用水煮沸时所产生的蒸汽进行消毒,一般在15-30分钟便能够杀死细菌繁殖体,但对于芽孢作用仍旧不明显。需要在100摄氏度蒸汽状态下,持续15-30分钟后再将温度降至37摄氏度并过夜,每天一次,连续三次便能够杀死芽孢。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使用密闭灭菌器将压力上升至1.034×102KPa,水的沸点自然也会上升,在此种状态下保持10-20分钟便能够杀死所有微生物。

2.化学灭菌法

氯消毒的成本低廉且管理相对简单,在当前的废水处理办法中处于主导地位。当氯溶于水中便能够产生HOCI,并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穿透细菌内部进而破坏生物外膜以及酶的蛋白质,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但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三氯甲烷、氯卤乙酸等副产物,因此在随后的研究中常选择其它消毒物质进行替代,如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消毒是当前国际公认的唯一高效消毒剂,其能够杀死一切微生物。由于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将细胞内含有的酶进行氧化,并快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消灭微生物。二氧化氯由于易挥发且易爆炸,因此存储过程较难,需要现场制取并使用,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污水处理厂。

3.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对于废水中的细菌、病毒有较强作用。尤其是沙门氏杆菌的去除概率达到90%以上。同时,污泥中存在的细菌对柯萨奇肠道病毒等具有一定去除效果。该种方法的处理效果与时间有关,通常在1小时内仅能杀死小部分细菌与病毒,在10-15小时后方可达到99%以上的去除效果。

(二)混凝处理工艺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化学混凝是基本操作方法,在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工业废水等方面处理较为广泛,并备受关注。混凝工艺对细菌等微生物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其主要通过表面的负电荷以及具有吸附力的细菌颗粒絮凝进而去除微生物菌群,或通过絮体包裹细菌的方式去除细菌。同时,铁离子对细菌也具有一定杀菌作用,将众多杀菌功能相结合进而起到高效去除作用。

(三)电化学氧化法

这种化学方法在化工等难降解的有机物废水处理中较为常见,因其具有高效的能量反应,因此在常温下便能进行。也可以通过对电流、电压的调节进行控制。因其占地面积较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使用。比如排污规模很小时便可以单独使用。电化学氧化法的主要原理有两个,其一为直接电化学过程,即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发生反应进行转化;其二是间接电化学过程,即污染物因电极表面产生的强氧化活性物质而被氧化,进而去除。电化学氧化法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尤其针对氰电镀废水、印染废水等较难降解的废水处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该种方法对于消毒灭菌也有显著效果,如生活饮用水、冷却水以及医院废水的处理均采用了该种方法。通过大量研究表明,电化学消毒技术对众多微生物菌群均有显著效果,如病毒、细菌、真菌以及藻类等微生物菌能够杀死,并取得优良杀菌灭菌、消毒成效。

上一篇:法与道德的早期生物论衔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