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医用生物制品学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及实践

 

生物制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年轻而发展迅速的学科。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理论核心,涵盖了生物、医学的大部分基本理论,并吸纳了几乎所有传统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过去的20多年里,随着有关学科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传统生物制品的改进还是现代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都取得了许多的进展,在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生物制品学这门课程,但是由于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加之其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内容庞杂、发展太快,各个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从某些角度讲也就是各方面都有待完善。尤其是实验教学,尚没有一本可供参考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考虑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有的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的发挥自身优势,加以取舍。总的看起来,各有优势,又各有缺憾。而生物制品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极其重要,而一般的生物制品学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进行实验内容的讲解,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存在不少问题。

生物制品学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受益面宽、发展迅速。生物制品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广泛性和综合性。应用性体现在应用有关理论和技术,达到面向相关产品生产和相关技术服务的最终目的;广泛性体现在其涉及的领域众多以及品种的广泛性和服务的广泛性;综合性体现在其综合利用了多种技术手段等方面,从生产 步骤上讲基本包括了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三个环节。所以要设计出一个包罗万象,概况了所有生物制品品种以及有关技术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不可能的。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的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训练学生科研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内容上大胆取舍,实验方法上改革创新,目前已经在10届20个班级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课后调查了解和毕业后学生的反映,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校医用生物制品实验教学的实践,谈谈一些体会,讨论了得失。

1 传统的生物制品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由于实验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仪器设备、实验试剂、实验器材都是老师准备好的,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即可,极大的影响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内容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1.2 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极少有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而且有些实验室以往有关课程中已经做过的,只是又重做一次而已,更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1.3 实验内容基本是一些实验的堆积

实验内容主要是罗列了一些有关实验,各实验之间独立存在,缺乏连贯性,更没有有机地融合,学生不能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1.4 实验设计和科研思维能力的训练缺如

实验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不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导致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不足,科研思维的训练更从何谈起。实验考核形式上主要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形式过于单一,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学生进行了实验操作,但没有真正掌握实验教学的精髓,没有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

2 改革后的生物制品学实验教学法

2.1 教学形式

首先提出问题,向学生提供抗某抗原的抗血清、待检血清和有关实验试剂等,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制备检测待检血清中某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并用自己制备的试剂检测已知血清和待检血清,以验证和应用自己制备的检测试剂。

2.2 设计思路

这个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并且综合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制品学、酶学和生物工程等多门学科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上交实验结果、实验产品和实验报告。

2.3 实验内容

就这个实验设计来说,一个正确的实验方案,需要从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和纯化开始,一直到试剂盒的评价和应用,整个过程和环节包括蛋白的分离纯化、蛋白的鉴定、蛋白的酶标记、标记蛋白的鉴定、包被蛋白和酶标蛋白的工作浓度标定、试剂盒的制备、试剂盒的验证和评价、试剂盒的应用等一系列内容。

上一篇:医用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及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