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生物制品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生物制品学学科的独立。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组织及液体等生物材料的制剂,是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当前生物制品对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国内只有十余所大学在相应专业开设了生物制品学这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处于探索阶段。我科室结合十余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制备生物制品产品的实际操作实践,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生物制品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从事生物制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生物制品学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上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实验内容的讲解,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质量大大下降;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偏多,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较少[1],各个实验项目之间未能进行有机融合,缺乏连贯性,实验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往往不能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容易将学习的知识遗忘;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由教师设计,学生不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与设计,导致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不足,抑制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验考核形式上,传统实验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形式过于单一,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学生学会了基本操作,却没有真正掌握实验的精髓。

2 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实验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

我校生物制品学实验课主要针对在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根据其就业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作生物制品实践,着重对生物制品的研制、工艺及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为学生未来从事生物制品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实验内容主要为3种生物制品的制备:抗体的制备、转移因子的制备以及免疫荧光标记抗体的制备。通过生物制品制备实践,学生真正了解了生物制品的概念,掌握了生物制品的基本技术,对生物制品有了初步认识;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每6~8人分为一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每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上课之前由学生讲解本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以及目的,教师指导并纠正。每次实验课就此次实验课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由教师进行答疑解惑。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验,掌握实验的精髓。实验准备由最初教师准备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准备,通过预习列出需要准备的器材,由各小组课余时间来教研室进行准备。生物制品学实验要求十分严格,有些需要严格无菌以及无热原质等,学生从基本的实验准备做起,才能真正理解制备过程中每个步骤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

2.2 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为对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这样并不能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将实验考核分为平时考勤,提问与讨论,实验预习及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每次上课之前进行考勤,对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学生进行相应减分。教师上课会进行相应知识的回顾与提问,各小组之间讨论,根据学生回答与讨论情况酌情给分。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实验预习本及实验记录本进行实验记录并定期检查,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的好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考核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生物制品学实验课产生了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讲一些有趣的内容,比如可以举例中国是乙肝大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按照这样的比例,班级里应该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学生听到这里往往注意力会比较集中,接着可以引出乙肝5项检测试剂盒可以检测是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患者等内容,从而引出生物制品概念。可以告知学生严格制备转移因子,过滤无菌后是可以直接口服的,如果有同学最近免疫力低下可以试着口服以提高免疫力,使学生有兴趣学习什么是转移因子,转移因子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怎样严格制备。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比如播放国内位于前列的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对从事生物制品相关工作的热情,这些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